30组家庭在常德博物馆体验“非遗盲盒”扎染课
5月1日上午,常德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常德博物馆)二楼会议室内,30双稚嫩的小手在素白棉布上翻折捆扎,开启“匠心传承·劳动筑梦”主题系列活动的首场非遗体验——“非遗扎染手帕”手工体验活动。正值“五一”假期,由该馆策划的传统文化体验与历史专题讲解活动,为市民打造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
两名老师正在介绍扎染技法和注意事项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该馆在活动现场布置了衣物、手帕、扇子等扎染工艺品展示区域,让参与者在动手前直观感受传统工艺魅力,同时邀请了两名指导老师现场给孩子们传授扎染技艺。“扎染技法有许多种,像夹扎法、捆扎法、缝绞法……扎染的独特性在于,即便使用同一种技法,每一个作品都将拥有不一样的图案,就像‘开盲盒’一样。”“将布料按对角折叠三次,用橡皮筋间隔捆扎,每处褶皱都会形成独特的冰裂纹……”在指导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孩子们将处理好的布帕投入染缸。随着时间推移,深浅不一的蓝白色块在织物上渐次浮现,引得现场响起阵阵惊叹。一名小女孩举着刚拆开的布料雀跃地说:“我的图案像鱼鳞,好漂亮!”一旁的家长表示,孩子通过动手实践理解了“青出于蓝”的深意,这种沉浸式学习比书本更生动。“回去后,我还要把布料放在盐水里浸泡十五分钟,老师说这样颜色会维持得更久!”一名小男孩笑着分享。
大家将扎结好的布料放进染缸
老师给孩子展示布料扎结方法
常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主题系统活动立足“劳动创造美”的核心立意,精选三项非遗项目贯穿整个“五一”假期。“扎染着重工序之美,3日的非遗仿烧蓝工艺体现匠人巧思,5日的麻质画手提袋制作则展示材质特性。”通过文物展陈与活态传承相结合的方式,既展现古代工匠智慧,也彰显现代劳动者精神,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机。
作品完成啦
孩子们的扎染作品
除非遗体验外,博物馆在“五一”假期还同步启动了《悲壮抗战英雄城——日军常德细菌战暨中日常德会战》专题公益讲解活动,放假首日上午便接待了近4000名市民游客观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