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协平
陈协平(1903年一1932年),生于桃源县仙洞乡下大田村(今盘塘乡陈家湾)贫苦农民之家。高级小学毕业后便任教于初级小学,以微薄薪金养家。1923年6月,长沙发生日本侵略军水兵枪杀中国同胞事件,桃源的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生纷纷上街游行,抗议日兵暴行。此事给陈协平极大的震动和鼓舞,开始阅读《新青年》、《农民读本》等进步书刊,逐渐树立起革命志向。是年秋,陈辞职赴武汉,考入旅鄂中学求学。1926年赴广州入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业后到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身边工作,任上校干事。同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股长。
1927年6月,陈协平奉命从武汉回桃源,准备发动起义。桃源却正罹反革命“敬日事变”之难,陈获悉大土豪高老七已将自己回家的消息密报县“清党委员会”,只得潜赴武汉,在武汉找到第二十军军长贺龙,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10月,陈奉命赴常德,到中共湘西特委工作,奔忙于常德、桃源、石门等地,组织武装暴动。次年5月,石门南乡暴动开始时,陈奉派到桑植县找贺龙领导的红军支援,由于路途阻隔,7月初才在桑植的乐峪找到贺龙,等贺军赶到石门时,南多乡暴动已告失败。陈于9月参加贺部,转战于深山密林之中。12月,部队整编,陈协平协助贺龙将所部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贺任军长,陈任秘书长,负责全军党务。 1929年1月,中共湘西特委改名中共湘鄂西前委,陈任秘书,旋改任宣传委员。是年2月,红四军攻占湖北省峰县,陈任中共鹤峰县委书记。4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致信中共湘鄂西前委,任陈为红四军党代表。陈运用井冈山建军经验再次整编部队,推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使红四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930年7月,红四军改称红二军并奉命与红六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简称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军团政委,陈任军团第四师政委。9月,立三路线统治的中共中央派邓中夏到红二军团主持工作,进一步推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提出红二军团和红一军团“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军事盲动主张,贺龙、周逸群认为不妥,并拟定“巩固洪湖苏区,开辟汉水北岸游击区域”的正确方针。陈支持贺、周所为,因而被“左”倾冒险主义斥为“贺龙右倾保守的帮手”。次年3月,中共中央派夏曦代邓主持一切,夏以更“左”的姿态在各种会议和文件中指责湘鄂西前委执行“富农路线”,背离“国际路线”,全盘否定该委和红二军团的成绩。陈协平目睹“左”倾盲动主义在湘鄂西苏区酿成的严重损失,凛然提出:“中央指示是对全国而言,对湘鄂边这样的偏僻山区不一定完全适应。”在尔后的战斗中,陈并未执行盲动路线,与第四师师长王炳南一起采取长途奔袭,攻其不备的战术,从而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三战三捷。陈因此在政治上屡遭打击,由军的党代表降为师政委,再降为团政委,复降为团政治部主任。不过,陈从未因降职而消沉,对党仍一片忠心,拼尽全力工作。
1932年6月,中共湘鄂部边特委迫于敌人围剿,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县游击队全部编入独立团和游击总队,与敌人辗转战斗。不久,由于伤亡惨重,只得忍痛放弃湘鄂边区,向洪湖方面转移。坚持“肃反”的夏曦认为宜昌和湘鄂边两个中共特委全由“改组派”包办,应予改组或整肃。当陈协平于9月中旬随独立团回师支援洪湖途中,便以“改组派”罪名将其秘密逮捕。
陈协平被“肃反队”严刑拷打时,义正词严地说,“我跟共产党走,为穷苦大众打天下,何罪之有。”陈在被秘密“处决”前,沉痛地请求“节省一颗子弹去打敌人。”于是,“肃反队” 将陈溺死在水泊之中。陈被害时年仅29岁。“左”倾路线使中共组织及武装队伍失去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中共中央给陈协平彻底平反昭雪。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