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2021-07-12 11:00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方志编辑部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常德历史悠久。澧县城头山考古证明,远在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蜀守张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分天下置三十六郡,常德属于其中的黔中郡,郡衙设沅陵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取“止戈为武,高平曰陵”之义,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郡治义陵县(今溆浦县)。汉初始元年(3),王莽篡汉,改武陵郡为建平郡。

东汉建武二十年(44),建平郡复名武陵郡,郡治移至临沅县(今常德市区)。三国时期,武陵郡先归蜀,后归吴。

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的澧水流域置天门郡,郡治溇中县(今慈利县),始开常德地区沅、澧两水分治局面。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存州、县两级。沅水流域下游置嵩州,寻改朗州,治所在武陵县。澧水流域置松州,寻改澧州,治所设澧阳县(今石门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朗州置武陵郡,废澧州置澧阳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武陵郡为朗州;改澧阳郡为澧州,治澧阳县(今澧县)。前者于天宝元年(742)改名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再改为朗州;后者于天宝元年改为澧阳郡,乾元元年再改为澧州。

北宋初年,常德沿唐、五代之旧,称朗州。到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朗州始改名为鼎州。澧州仍依旧名。

徽宗政和七年(1117),升鼎州团练为常德军,“常德”之名即源于此。乾道元年(1165),以孝宗潜藩升为常德府,治武陵。

元朝时期改宋代的常德府、澧州为常德路、澧州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

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攻克湘北,翌年改常德路为常德府,改澧州路为澧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澧州府降为澧州,属常德府。三十年后,澧州改属岳州府。

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澧州升为直隶州,与常德府同级,隶属岳常澧道。

民国3年(1914),岳常澧道改称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

民国26年12月,湖南省政府将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常德隶属湖南省第二区,专员公署设常德县城。

民国29年4月,原第二行政督察区改称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37年11月,第四专署由常德迁往澧县(此时亦称常澧区专员公署)。

1949年7月常德解放,8月4日成立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8月28日更名为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改称常德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改称常德专员公署。1968年2月,成立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行使原常德专署职权。1979年3月,撤销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常德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常德地区,建省辖常德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